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意味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电池安全、充电桩建设以及电池回收等备受关注的方向给予指导,新能源汽车相关概念板块全线上涨。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就此来了吗?从产销数据来看,2020 年 1-9 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73.84 万辆、73.38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16.87%、15.88%,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安全、里程续航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
新能源汽车电池争夺战,哪种会胜出?
当前,大部分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锂离子电池,日本则倡导发展氢燃料电池。
氢能源在目前为止是*其环保的新能源,并且加氢燃料和加油是一样的,时间非常短。受到日本人的推崇,但由于提取氢燃料的成本非常高,也让日本氢燃料电池商业化推广难。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材料、负*材料、电解液和电池隔膜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材料为锂电池*核心的部分。因其成本占比和质量占比*大,正*材料也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分为不同类型,按照正*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其中又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为主。磷酸铁锂曾经是国内锂电*大正*材料,但由于能量密度较低,小型乘用车中性能更好的三元锂电池成为当前市场主流。
同时,电池技术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逐渐提升,还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比如CTP技术(Cell to Pack),成组效率可以显著提升,续航里程随之提升。
近些年,石墨烯电池、刀片电池的应用正被研究,但是由于石墨烯电池成本高,一般用于航空航天,无法被大规模使用,一旦石墨烯电池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对于整个汽车行业将会是颠覆性的改变。
衡量电池性能的的两大关键因素
安全
今年10月,某电动汽车发生自燃,随后,该公司宣布召回1282辆电动汽车,并表示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而产生起火风险。
不仅如此,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已累计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141次,召回车辆数量86.0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火灾问题尤为突出,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700起。
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主因,对于电池出现安全问题:
一是电池本身存在问题,其应用的材料和设计有问题的话,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
二是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制造工艺和质量标准没能严格执行。
三是在各种各样的工况下进行的电池测试没能进行有效管理。
续航
新能源汽车并未被消费者完全接受,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电池的“低温续航”,而电池的能量是决定电动车续航里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据研究表明,电池的*合适的充电和放电温度是25度,但在天冷的情况下,电池的合适温度不能保证,所以电池在冬天时,*直观的表现就是续航距离缩短。
虽然短短几年时间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从 100 公里一路飙升至 400 以上,甚至还有很多 6、700 的续航里程,但是低温*端天气的续航缩短现象普遍存在。
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电池性能,研发更稳定的材料解决气温的影响,另一方面依靠全国充电网络的完善,提升充电的便利性,相对于长续航,快充技术可能更具有颠覆性。
除此之外,电池的寿命、放电/充电功率、高低温性能、成组效率、电池的环保性以及电池成本等都是衡量电池是否可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因素。
无论新型的电池材料有哪些创新,安全性是衡量*终产品的关键。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快速发展与安全性能提升,工信部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0381-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在新国标下,电池测试和上市认证与审核会更加严格,对测试实验室和技术人员的考验大幅增加,解决电池痛点需要更多的科研投入创新产品,更需要严格专业的测试标准。
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落地,如何解决电池痛点?】文章内容为部分列举,更多检测需求及详情免费咨询机构在线顾问:15601902607(电话及微信),做检测上百检网-出具权威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推荐产品
相关阅读